老子说:“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”

“道”,被现代华人子弟误以为是“道理”或“理论”。百度百科给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解释成:“可以口述的道理不是永恒的真理”。现代的华人子弟念太多书,过分教养,有修养的人家和书香子弟,还得定时在教堂听教父布道,要不然就听上师讲解经文佛理,淹没在理论和道理的海洋中。于是自然而然,百度把老子的“道”当成“道理”。这些都是死读书,读死书,读书死的迂腐之作。

比较谨慎的作家则把: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解释成:“用语言来描述“道”,就不是寻常的“道”。这些作家把“道”原原本本留给读者,让读者自己去想象。

“道”,在老子的世界里绝对不是“道理”。“道理”是凡夫俗子斗嘴时,冲口而出的文字串,在斗嘴时可以撑面子,斗完嘴后全無价值。学者的道理则比和凡夫俗子的道理较为可取,在某个时日是绝对真理,过了某个时日后被推翻降级甚至沦为垃圾。

牛顿的经典力学,问世两百多年后,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拖下马。相对论在问世的不久后,爱因斯坦本想快马加鞭,再创一个举世无双的“统一理论”。没料到这个时候,兴起了量子理论。新兴的量子理论跟相对论格格不入,因而打乱了爱因斯坦的思路。爱因斯坦终其一生,试图推翻量子理论。结果,他扳不倒波动力学,自己构思的“统一理论”也沦为泡沫,含恨而终。可见,理论和道理这种玩意儿,此起彼此落,不能长久立足。这世上唯一的真理就是:世界上没有真理。

鬼佬把“道”,翻译成:the way或 methodology(道路,方式)。我们看道德经的第一篇,那寥寥无几的几个字,描述的是两件东西(“道”与“名”)的来由和演化。既然是有来由,有演化,看起来就像沿着道路走看事件演变。相对于“道理”,“道路”是比较贴切的。

看来,鬼佬比华人更接近老子。

道家有一个故事,话说孔子礼貌拜会老子,回来后,一直揣摩老子的用意,神不守舍的三天不说话。子贡忍不住了,就问孔子:“老师,您和老子见面,老子是什么样子的人?”

孔子说:“鱼,我知道它会游。兽,我知道它会奔跑。鸟,我知道它会飞。可是龙,我却不知道它是什么。老子就像龙。还有,老子很危险,你们最好远远避开他。”

孔子博学好问,如果连孔子在老子面对面的交流,都不明白“道”,更何况是学子们呢?当然,我们可以假设在老子的年代,语言的发展还相当局限,有很多抽象、意象的词汇还没有被开发出来。老子被语言限制,表达不出他的意念,孔子当然听不进去。

但是,道家想要表达的事实却不是这样。这个故事是特地设计的,孔子代表的是儒家思想,孔子有绝对的智慧明白“道”。在这三天里,孔子处于忧喜参半的处境,老子的教导实在太美,太美了。如果放下一切,循道而去,则千秋大业末矣。子贡的提问,把孔子给拉了回来。“还是继续干吧!”孔子想: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”

道家认为,天地之间有一套奇妙的布局,沉浸于其中,感受一切奥妙,对世俗已经无暇是问,所以“无为”。而儒家不在意天地的奥妙,坚持要人为“做到死为止”。道家思想,败给了儒家思想。

两千四百年了,读道德经的人用儒家的头脑,只读皮毛,没有深入了解。老子的“道”,令人觉得深不可测,求道的人多,悟道的人无几。就算有悟道的师父,不能口授弟子。偶尔有奇人异士自称悟道,又无法印证。修佛的人有开悟者。这些开悟的法师和悟道的道士,间中有什么差别,从来就没有悟道的人给凡人解说。开悟的法师能脱离苦难,摆脱生死。悟道的道士难道能够登天成仙?太多问题没有答案,到后来,学者们不由得把老子的“道”定位为哲学思想。既然已经定位“哲学”,那么就不必要再探讨。毕竟,哲学里没有什么经济利益,“道”,就让它蒙尘吧。反正老子主张“无为”,也许正是老子的本意。

这边厢,中国人把道德经封尘;那边厢,洋人把道德经奉为宝典。在德国,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德国人就迷上道德经。有人做了统计:圣经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书。“道德经”则居第二位。即是说,洋人读“道德经”者,其数量之大,难以想象。洋人中不乏有聪慧之人,虽然还不曾听说有洋人修道成仙,但是从道德经中吸取智慧,成为世界佼佼者则不计其数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,大批德国,奥地利籍科学家逃离战乱,涌入美国,与当地原有的科学家构成一个精英团。这些科技精英团队各忙个的,看不出有什么建树。当中有人在着手研究半导体,有的在做电路设计,有的在忙着逻辑数学研究,有的做通讯仪器。然后,有人用一个个单独的电子零件,做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。跟着有人做集成电路,然后做出中央处理器,周边的人续而篇写程序,然后搞出软体,操作系统和游览器。不到六十年,居然做出了一件庞然大物。到现在,人们还来不及喘气,几乎不敢相信,眼前这幕情形,这个名为互联网的怪物就这样完成了。整个过程匆匆忙忙,乱中有序,序中有乱,就像蜜蜂筑巢。

对了,蜜蜂是怎么筑巢的呢?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却不简单。每一个蜜蜂都是单独作业的,它们四处寻找花朵采花蜜。采得花蜜后,还要认路回家,各自往蜜蜂窝涂抹。整个过程不必看建筑设计蓝图,没有精密的测量工具,也不懂总工程师在哪里,谁在施口令,谁定下作业表。完工后,每个洞口呈六角形,不但形状完美,大小也一致。如果没有受到外来特意破坏,一个蜂群可以维持蜂窝60年,坏了就修补,不够就广建,间中可以传宗接代几百代,玄孙子再玄孙子再玄孙子,一个个都记得玄祖父之玄祖父之玄祖父的建筑蓝图。

这个蜜蜂筑巢里面就包含了老子的“道”。在哪一个部分?在“软体”(又叫“软件”)的部分!是的:过去两千多年来,大家的混淆不清的“道”,拜电脑网络的普及,今天大家都熟悉的“软体”就是“道”。

“道”就是软体,而“名”就是硬体。电脑有软体和硬体,老少皆知。网络有软体有硬体,不必太多解析。而蜜蜂筑窝,软体的部分在哪里?

蜜蜂筑窝,当然要用软体。蜜蜂在找花的那一刻,需要做图像处理,这一刻花和蜜蜂的交流,就是软件(道)。每一个小蜜蜂都有各自的小脑袋。而筑窝的背景藏有大脑袋。这个大脑袋评估了花季的长短,策略了蜂群的大小,然后负责策划小脑袋们如何把蜂窝筑起。筑窝的背景有风有雨,风来的时候如何应对,雨来的时候如何适从,都要进行思考。这个进行思考的部分就是存在于背景的大脑袋里,也就是“大道”。制作一个蜂窝不是机械,而是有灵性的思考。如果觉得蜜蜂筑窝的“道”太过逞强,接受不了,没关系,我们看看电脑如何被建立起来。

大家都知道电脑必须有硬体和软体。首先,让我们来问一个问题:电脑是先有软体还是现有硬体呢?这个问题很伤神,因为它们就像鸡和蛋,谁先谁后是个没完没了的问题。电脑的最初只有电路,这个电路能够处理逻辑运算。可是单单电路,不算电脑。跟着就有人把大批所要完成的运算自动化,从第一个运算开始,然后第二第三。这个从上到下的自动化,其实很机械化,可以勉强叫它着软体吗?接下来,为了配合软体,硬体越做越精越快,自动化的运行也越来越有变化,不再是只有从上到下,它开始可以做简单的决策:“如果A不成立,就进行B,要不然就终止。”。这样,才勉强能把它叫做“软体”。如果没有先前笨拙的硬体,软体是不能成型的。而如果没有先前机械化的软体,硬体也是无法被定型的。软体和硬体一代代的演变,从雏形到成型,间中至少有一千个变化。整个电脑从无到有,就是老子的“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”。

现在我们看看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篇:

道可道,非常道。
名可名,非常名。
无名,天地之始。
有名,万物之母。
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。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
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
用现代的电脑术语,我们得到以下的诠释:

软件之可以操作,在于它恒常不变的演化。
硬体之可以成型,在于它恒常不变的演变。
软体是无形的,是天地的开始。
硬体是有型的,是万物的起源。
所以,没有形体的软体,我们只能看到它的微妙。
有形体的硬体,我们看得到它的周边。
软体和硬体这两种东西,它们同在,而名字不同。
它们都很神奇,很奇妙。是所有奇妙事物的源头。

老子看世界,看的是两个层面的东西:看“道与名”。“道”的层面没有实体,所以只能感受它的微妙;“名”的层面看的是它的形体周边。这样子看世界,世界是活的;只看形体的周边,没有去体会其内在的软体,世界是机械,是死的。就因为老子看世界,看到的都是活生生的东西,老子才会觉得,每样东西都很神奇,很奥妙。

蜜蜂采花蜜,对老子来说是很奇妙的,因为这件平凡的事情里面包含了“道”与“名”:有软体有硬体。一朵花怎么知道它应该如何开在蜜蜂能到的地方?是蜜蜂探花而来,还是花在招蜂?这里头是有软件的。假使这朵花开放在林黛玉的闺房里,深深的封闭着,还是会有一只蜜蜂唐突而来,那么,是操作系统的哪一部分软体,促成蜂与花的交会?

天上的云,地面的水,所谓行云流水,指的就是大自然气象。整个大自然对老子来说也是很奇妙的。因为这里面也包涵了“道”与“名”。云和水是硬体,云在天上随风飘动,不一会儿化成阵阵雨水,洒落人间。雨水滋养了大地,然后形成河川。河川的水又蒸发成水蒸汽,升空成云。云不停变化,水不停流,行云流水,生生不息。这云和水绝对不是机械,里头有看不见的软体在作业。

当老子在神游太虚的时候,他看到宇宙尘埃,漂浮在扭曲的时空。广阔的虚空里,星星与星星相隔很遥远,星星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布局。牛顿告诉我们,星星与星星之间有引力叫做“万有引力”。这个力把星星和星星互相拉向对方。爱因斯坦也同样告诉我们,惯性力和重力场引力在空间中是相若的。重力令物件从阻力最小的路径,以固定加速度前进。这阻力最小路径,就是直接碰撞。

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,每一本教科书都在教牛顿万有引力和爱因斯坦的重力:图像先画出两个星球,两个星球各有质量,中间有个距离。学子们计算星球间的拉力,一面算一面想象,图像中的星星是直线碰撞的。可是我们没有看到天上的星星在直线碰撞,它们是互相绕圈圈。物理学家觉得绕圈圈没有犯规,因为力的作用可以让星星绕圈圈,绕圈圈就和自由下跌是同等的。月球绕着地球,相等于月球往地球跌;地球绕着太阳,也相等于地球往太阳跌。这说法好像不合理。可是牛顿没有错,爱因斯坦也没错,错在大家都没有估计“道”(软件)这回事。在虚空的宇宙里面,有一个大尺度的操作系统,这里的软件操控着星星的旋转。

老子就是这样看世界和看宏观宇宙:蜜蜂采花蜜有软体;行云流水有软体,抬头看一片星空,星空也有软体。至于微观世界又如何呢?请留意下一篇“道冲而用之或不盈”便可知晓。

道无所不在,你认同实相的背后有一个有看不见,却有智能的运作系统吗?

老子说:“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不笑不足以为道。”

你如果认同,你就是“上士”(有智慧的人)。

如果你认为这个无关什么屁事,你就是“中士”(普通人)

如果你觉得这是痴人说梦,根本是狗屁不通,那就别客气,你不属于以上两种人,请你大笑之。不笑不足以为道也!








1 comment:

  1. 每个人的几个外行星都包含高品质,你会在中心找到一条路。年轻人解决了好莱坞电影明星的压力,一半属于创意思维,属于好莱坞电影明星的角色可以是线性碰撞。虽然你不应该在晚上的冲突中看到好莱坞电影明星,但他们真的在半径附近。物理学家认为,半径很少犯规,因为制作中的任务将能够让好莱坞的电影明星为半径,半径甚至100%的自由出现肯定是相当的。这个天体的开销只在于土地,天体的天体毫无疑问地和我们的星球一起倒下;土壤只是紫外线,除了让人想起与太阳一起落下的土壤之外。这种情况似乎是虚弱的。虽然牛顿根本不是错误的,但爱因斯坦还是错误的,错误的几乎每个人都不会引用 数学 作业 代 写 它的项目。随着无用的星系,你会发现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系统,从那里软件系统管理旋转属于好莱坞电影明星。

    ReplyDelete